硅碳棒元件在不同气氛下使用温度和表面负荷的控制
气氛 | 炉温(℃) | 表面负荷(W/cm2) | 对元件的影响 | 解决办法 |
氨 | 1290 | 3.8 | 与SiC作用生成甲烷减少SiO2保护膜 | 露点激活 |
CO2 | 1450 | 3.1 | 侵蚀碳化硅 | 用石英管保护 |
18%CO | 1500 | 4.0 | 无影响 |
|
20%CO | 1370 | 3.8 | 吸附碳粒影响SiO2保护膜 |
|
卤素 | 704 | 3.8 | 侵蚀碳化硅减少SiO2保护膜 | 用石英管保护 |
碳氢化合物 | 1310 | 3.1 | 吸附碳粒而导致热污染,分解的碳沉积,易造成电器故障 | 送进充分的空气 |
氢 | 1290 | 3.1 | 与SiC作用反应生成甲烷减少SiO2保护膜 | 露点激活 |
甲烷 | 1370 | 3.1 | 吸附碳粒而导致热污染 |
|
N | 1370 | 3.1 | 与SiC反应形成氮化硅绝缘层 |
|
Na | 1310 | 3.8 | 侵蚀碳化硅 | 用石英管保护 |
SO2 | 1310 | 3.8 | 侵蚀碳化硅 | 用石英管保护 |
真空 | 1204 | 3.8 |
|
|
氧 | 1310 | 3.8 | 碳化硅被氧化 |
|
水(不同含量) | 1090~1370 | 3.1~3.6 | 与SiC作用生成硅的水化物 |
|
根据炉子的结构、气氛、和温度正确地选择元件的表面负荷是达到最佳使用寿命的关键。下图示出了元件辐射在不同阻碍情况下的炉温、元件温度与表面负荷之间的关系。

推荐的元件表面负荷
炉温℃ | 1100 | 1200 | 1300 | 1350 | 1400 | 1450 |
发热部表面负荷 | <17 | <13 | <9 | <7 | <5 | <4 |